基本信息
房保國,北京京本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、首席專家、教授、法學博士、博士后,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。兼職于燕山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,中國人民大學證據學研究所兼職研究人員,美國國家刑事辯護律師委員會會員,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三庭掛職庭長助理,河南省鄭州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掛職檢察長助理,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掛職副處長。
教育背景
1.1995年一一1999年,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學士;
2.1999年一一2002年,華東政法學院法學碩士;
3.2002年一一2005年,北京大學法學博士;
4.2005年7月一一2007年7月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;
5.2005年7月一一2006年7月,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師;
6.2006年8月一一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師;
7.2003年12月一一2004年1月,美國紐約維拉司法研究所訪問人員;
8.2014年9月一一2015年9月,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承擔科研項目。
承擔科研項目
1.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“專家輔助人制度研究”(批準號:14FXC31);
2.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“交叉詢問的魅力一一證明過程研究”(批準號:11BFX134);
3.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“刑事證據規則實證研究”(批準號:08JA820038);
4.主持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“刑事被害人權利的程序保護與救濟”;
5.主持中國政法大學“刑事證據‘潛規則研究”校級項目(2009年);
6.主持中國政法大學“刑事證據規則實證分析“校級項目(2007年);
7.主持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培育基金項目(2007年);
8.參與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“死刑的程序控制”(2010年);
9.參與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“刑事法學創新團隊”(2011年);
10.參與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“證據法學研究創新團隊“(2011年);
11.參與”證據科學的理論體系與應用”等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、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、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、福特基金會等其他項目7項。
學術成果
一、著作類
1.主編:《證據法學研修案例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版;
2.專著:《刑事證據規則實證研究》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版;
3.專著:《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護》,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版;
4.專著:《你有權保持沉默》,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8月版;
5.專著:《刑事訴訟法精義》,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3月版;
6.合著:《訴訟法的理念與運作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;
7.合著:《訴訟制度改革研究》,學林出版社2003年11月版;
8.譯著:《憲法與刑事訴訟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(美國法律文庫);
9.參譯:《證據法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;
10.主編:《鑒定意見研究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;
11.主編:《科學證據研究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版;
12.主編:《言詞證據研究》,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年1月版;
13.主編:《刑事證據潛規則研究》,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6月版;
14.副主編:《證據學論壇》,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版;
15.編著:《遇事找法:法律援助》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版;
16.編著:《訴訟法與仲裁法學》人民法院出版社、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5月版;
17.參著:《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;
18.參著:《證據法學研究》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;
19.參著:《簡明證據法學》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、2011年4月第二版;
20.參著:《律師職業行為規則論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;
21.參著:《政府律師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;
22.參著:《美國刑事訴訟規則》,檢察出版社2002年12月版;
23.參著:《刑事證據制度改革研究》,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;
24.參著:《刑事賠償的理論與實務》,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9月版;
25.參著:《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研究》,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;
26.參著:《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》,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;
27.參著:《訴訟法專論》,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版;
28.參編:《證據法學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;
29.參編:《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;
30.參編:《新編刑事訴訟法學》,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;
31.參編:《刑事證據法新發展》,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版;
32.參編:《公檢法辦案標準與適用》,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4月版;
33.參編:《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》(1978-2008年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版;
34.參編:《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》(2009年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版;
35.參編:《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》(2010年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版;
36.參編:《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》(2011年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;
二、期刊論文類
1.《論司法文明推進與刑事證據制度的完善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13年第12期;
2.《論辯護方的證明責任》,載《政法論壇》2012年第6期;證據法學研究所
3.《“王朝搶劫案“的證據分析》,載李學軍主編:《證據學論壇》(第17卷)
4.《科學證據的失真與防范》,載《蘭州大學學報》2012年第5期;
5.《論經驗法則的適用限度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12年第4期;
6.《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分析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11年第6期;
7.《論證據法的人權保障基礎》,載《甘肅政法學院學報》2011年第4期;
8,《被害人與檢察官關系的梳理和優化》,載《中國檢察官》2010年第12期;
9.《我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改革與與發展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10年第7期;
10.《香港法律援助的新發展及其對我國大陸的啟示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10年第6期;
11.《論刑事和解中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》,載《證據科學》2009年第6期;
12.《訴訟法視野下的證據法》,載《證據理論與科學一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2009年4月版;
13.《現實已經發生一一論我國地方性刑事證據規則》,載《政法論壇》2007年第3期;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《訴訟法學、司法制度》2007年第11期轉載;
14.《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一對我國刑事證據立法的反思》,載《中外法學》2007年第2期;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《訴訟法學、司法制度》2007年第7期轉載;
15.《證據規則的性質、功能與體系》,載《中國司法》2007年第5期;
16.《程序異化論》,載《中外法學》2001年第3期;
17.《面讀貝卡利亞的刑事程序法思想》,載《中外法學》2003年第3期;
18.《論反訴》,載《比較法研究》2002年第6期;
19.《論我國刑事賠償的特有原則》,載《政法論壇》2001年第6期;
20.《超期羈押刑事賠償若干問題探析》,載《政法論壇》,2004年第1期;
21.《證人作證豁免權探析》,載《法律科學》2001年第4期:
22.《沉默權的憲政思考》,載《現代法學》2002年第1期;
23.《律師會見難的現狀與反思》,載《中國刑事法雜志》2004年第3期;《律師文摘》2007年第四輯轉摘,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:
24.《論我國現行“政策性修憲"模式的局限性》,載《法學》1999年第12期;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《憲法學、行政法學》2000年第2期轉摘;
25.《證據的可采性與非法證據排除》、《從證明標準看刑事錯》所學論壇》(第11卷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;
26.《證人制度三人談》,載《證據學論壇》(第9卷),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9月版;
27、《當前法學研究中的“容子文風“及其解析》,載《法學評論》2001年第4期;
28.《審前準備程序:走出改革的誤區》,載《現代法學》2000年增刊;
29.《刑事訴訟管轄權異議的裁判體系》,載《煙臺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1期;
30.《1999年憲法修改的前前后后》,載《當代法學》2000年第3期;
31.《中國社會對沉默權的容忍度有多大一一“沉默權在中國“調研報告》,載《政治與法律》2001年第5期;
32.《全國訴訟法學會年會觀點綜述》,載《政治與法律》2000年第2期;
33.《《新中國憲政之路〉評析》,載《政治與法律》2001年第2期;
34.《論我國行政訴訟的困境與解析》,載《華東政法學院學報》2000年第5期;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《訴訟法學、司法制度》2001年第2期,及《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》(CUPA)2000年第6期轉摘;
35.《完善我國陪審制立法的若干建議》,載《華東政法學院學報》2001年第1期;
36.《論(合同法〉中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的新發展》,載《華東政法學院學報》1999年第4期;
37.《我國陪審制改革十大問題論綱》,載《中國律師》;
38.《仲裁司法監督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》,載《燕山大學學報》2005年第1期;
39.《證據的困惑一一“借腹生子“案評析》,載《律師與法制》2001年第7期;
40.《我國憲法應明確規定沉默權》,載《法學論壇》2001年第2期;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《憲法學、行政法學》2001年第4期轉摘,《法學文摘卡》2001年第2期轉載;
41.《論“政策性修憲”與“制度性修憲”》,載《法學論壇》2000年第2期:
42.《應當重視我國“訴訟法哲學“的構建》,載《法學論壇》2000年第5期;
43.《程序的人文精神》,載《上海法學研究》2003年第3期,5000字;
44.《京滬兩地法學家差異談》,載《法學家茶座》(第1輯)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;
45.《律師名片縱橫談》,《法學家茶座》(第2輯)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,《律師文摘》2004年第1輯轉載;
46.《論沉默權在我國的價值選擇與制度整合》,載《華東刑司班研究所3卷)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;
47.《法院真得會被案件淹沒嗎一一美國辯訴交易的實證考察》,載北大法律信息網“焦點法談”;
48.《再論存疑不起訴的刑事賠償一一與陳華先生商榨》,載《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》2000年第4期;
49,《關于完善我國庭審質證的若干思考》,載《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》2002年第1期;
50.《禁止律師執業不正當競爭的現狀與對策》,載《安徽律師》2002年第1期,8000字;
51.《程序正義與實體真實一一關于一起案件“相對合理主義“視角的考察》,載《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》2000年第3期;
52.《論提起反訴的條件》,載《河北法學》2001年第6期,4000字;
53.《憲法修改與制度完善》,載《法學研究交流》2000年第3期,6000字;
54.《廢除我國陪審制度的理性思考》,載《法律與社會》2000年第3期,9000字;
55.《論我國審前準備程序改革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》,載《四川審判》2000年第2期,3000字;
56.《關于我國當庭宣判若干問題的探析》,載《天津律師》2000年第5期,5000字;
57.《律師執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解析》,載《天津律師》2002年第1期,5000字;
58. 《論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一一從馬克思的一段話說開去》,載《貴州法學》2000年第2期;
59.《從憲法修正案看我國法治觀念的三大改變一一評將“依法治國“寫入憲法》,載《上海法學研究》1999年第4期;
60.《庭審質證若干問題探討》,載《上海檢察調研》2001年第9期;
61.《證據法的人文關懷》,載《法制日報》2011年4月13日“思想部落;
62.《被害人與檢察官當和諧前行》,載《法制日報》2010年12月22日“思想部落”;
63.《五個嚴禁”:讓審判置于陽光之下》,載《人民法院報》2009年3月3日;轉載張建南主編《人民法院“五個嚴禁“的理論與實踐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2月版;
64.《落實證據規定、彰顯程序價值》,載《人民法院報》2010年9月22日理論版;
65.《我國刑事訴訟應確立管轄權異議制度》,載《人民法院報》2003年7月4日;
66.《刑事錯案中的證據問題》,載《檢察日報》2006年1月5日;
67.《關注深圳獨立候選人事件》,載《南方都市報》2003年5月22日”觀察家欄目;
68.《要把外來工的選舉權利落到實處》,載《南方都市報》2003年6月3日“社評“欄目;
69.《警察驗證權責對等是身份證法亮點》,載《南方都市報》2003年6月29日“社評“欄目:
70.《"首辦責任制的憲法意義》,載《南方都市報》2003年7月31日;
71.《立法要體現對弱者的關懷》,載《南方都市報》2003年10月27日;
72.《“人大面試官員“的憲政意義》,載《新京報》2004年5月8日“社論“;
73.《人大個案監督要謹慎對待》,載《新京報》2004年4月27日"社論”;
74.《規范程序讓代表更好反映民意》,載《新京報》2004年2月20日;
75.《"律師在場”意義重大,難題不小》,載《新京報》2005年1月15日“社論”;
76.《學生是否有權在宿舍吃飯?》,載《上海法制報》1999年12月15日第5版社評;
77.《B0T投資中的風險與防范》,載《上海法制報》1998年11月30日第4版;
78.《B0T一一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》,載《上海法制報》1998年11月2日第4版;
79.《建議將依法治國明確寫入憲法》,載《北京法制報》1998年10月16日;
80.《華政學者、上海律師談司法公正研討會綜述》,載《政法去學研究所2000年第3期;
81.《論普通程序兼井督促程序》,載《政法成人教學》2000年第2期;
82. 另外,發表《“修憲背后的故事》、《“談判”小記》、《"好事”也要打假》等雜文若干。
獲獎情況
1.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優秀調研論文二等獎;
2.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獎;
3.“君合律師人才獎學金“第一名;
4.河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2003年年會論文評比二等獎;5.秦皇島市第三屆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;
6.2002年度北京大學“五四”獎學金;
7.2003年度北京大學“五四“獎學金;
8.“楊春洗學術基金”三等獎。